中外天文學家利用郭守敬數據證認人馬矮星系星流新分支

藍虛線方框表示人馬矮星系領先星流新分支的位置
山東大學威海校區石維彬副教授等人通過分析郭守敬望遠鏡(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y Telescope = 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簡稱 LAMOST)K巨星數據與史隆數碼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簡稱 SDSS) RGB數據確認了一個已知分支,並在人馬矮星系領先星流上證認了一個新分支。這個新分支有助於限制人馬矮星系星流的子結構和銀河系勢能。

人馬矮星系是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也是距離銀河系第二近的矮星系(距銀河系中心約五萬光年)。然而銀河系目前正一點點蠶食這個弱小的人馬矮星系鄰居。天文學家從大量的背景恆星中區別出人馬矮星系現在的位置和環圈的形狀。人馬矮星系中大量恆星組成了一條暗紅色帶狀物,從銀河系下部纏繞到上部,然後又向下穿入銀河系圓盤。從位置和形狀上看,恆星流幾乎是垂直銀河系盤面,形成一個很大的圈環繞著銀河系。

人馬矮星系被銀河系吸積出的恆星潮汐流分為領先臂和尾隨臂,每個臂在空間形成2個圈,即每個臂對應的角度為720度,星流分佈在約為7-80千秒差距的距離範圍上。由於巨星比較亮,且其光譜容易獲得,LAMOST與SDSS巡天在這個距離範圍上,均已經觀測了很多巨星的光譜,這為利用巨星研究人馬矮星系星流元素豐度和運動學提供了可能。人馬矮星系星流為銀河係並合周圍衛星星系提供了直接的觀測證據,也為研究銀河系的物質分佈及銀暈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探針。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期刊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