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硏究指地球的生命可能是宇宙的早產兒

畫家筆下宜居行星環繞紅矮星構想圖
宇宙已有一百三十八億歲高齡,而我們的地球卻僅有四十五億歲。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時間鴻溝意味著其它行星上的生命可能比地球生命古老數十億年。可是,新近的一個理論認為從宇宙角度來看,目前地球的生命過早地出現。哈佛大學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阿維·勒布(Avi Leob)表示,我們發現在遙遠的未來生命出現的機會大為增加。

我們知道宇宙大爆炸約三千萬年後,生命可能已經出現,那時第一代恆星向宇宙提供了必須元素碳和氧。十兆年後,隨著最後一批恆星淡隱與滅亡,生命也隨之終結。勒布硏究團隊認為生命出現在這兩個邊界之間。

恆星壽命的長短對生命的出現顯得至關重要。恆星質量越小,它的壽命越長。約三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將很快燃燒殆盡,而它周圍行星上即使有生命出現,不及演化早已香消玉殞。

相反,質量不到一成太陽質量的那批最小恆星,它們的壽命長達十兆年,給周圍宿主行星上生命的出現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生命出現的概率將逐漸增加。所以,生命在遙遠未來出現的概率比現在高一千倍。

將來我們為何不能生活在臨近低質量恆星的行星上?勒布指出,一個可能是我們過早地出現了,另一個可能是低質量恆星惡劣的環境不利於生命的發展。雖然低質量紅矮星存在時間更久長,但它們有特定的威脅。在這些恆星的年輕歲月,它們可以釋放強烈的耀斑與紫外輻射,可能會剝離宜居帶內任何一顆岩質行星的大氣。

要確定那一些可能是正確的:我們過早地出現或低質量恆星的威脅。勒佈建議研究鄰近紅矮星以及周圍可適居行星的跡象。未來像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he 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任務將幫助我們解答這些問題。

【圖:哈佛大學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文:林景明節譯自每日科學網頁】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