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天文台發現繞矮新星轉動的類木巨行星

矮新星蛇夫座V2051 及其類木巨行星的示意圖
矮新星通常是由一顆白矮星和紅矮星伴星組成的密近雙星系統。白矮星吸積伴星的物質後會在周圍形成一個吸積盤。這類激變雙星的一個顯著特徵是由於吸積盤的不穩定會產生準週期性的爆發。其亮度陡然增加幾倍到十幾倍,然後又慢慢變暗。平均爆發週期約為10~200天不等。蛇夫座V2051 是少數幾顆發生全食的矮新星,B 波段的掩食深度約為2.5 星等。其周期約為90 分鐘,即白矮星和紅矮星伴星90分鐘相互繞轉一圈。由於處於南天區(赤緯為:-25度48分30秒),國際上的多數望遠鏡難於對蛇夫座V2051 進行觀測。 從2008年6月起,雲南天文台錢聲幫研究員和韓忠濤博士等利用阿根廷2.15米望遠鏡以及雲南天文台的2.4米和一米望遠鏡對蛇夫座V2051進行7年多的監測。發現這顆矮新星的掩食光變信號到達地球的時間呈現出週期為21.6年、變幅為28.4秒的周期性變化。顯示在距離該矮新星約為9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定義為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處存在一顆類木巨行星。詳細的計算表明它的最小質量為7.3倍木星,繞轉的軌道偏心率為0.37(如圖二所示)。人類在地球上很難在遙遠的星空中觀看到激變雙星中漂亮的吸積盤及其壯觀的爆發,而在這顆類木巨行星星球上能近距離目睹這些壯麗的天文奇觀!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補充系列》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